2010/10/20 14:11:00 浏览:929 来源:成都家教网
一、物理是公认的最难的学科
许多学生都感到物理是在中学学习中很难功课的学科,究竟难在哪里?为什么?通过反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材难。学生从运动的计算题开始,就进入了物理的难点学习。而初二物理对速度变化的计算,要远比小学5年级的求速度的要求还要低得多,为什么呢?在于学生思维的转变上,由小学设未知量到初中的用物理公式,这道坎就拦下了不少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铲平学生学习过程中沟沟坎坎。
(2)、 知识的要求被拔高,能力的提高比较困难。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新老教材的衔接上难以割舍,知识的难度被提高,加剧学生的分化,学生感到物理难学。
(3)、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学习主动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科学研究、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而对于学习自学性差的学生来说,实验探究课则成为这些学生不良习惯的训练场。
(4)、学生的生活、社会阅历太浅,对教材上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二、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物理到底重要在哪里呢?
(1)、物理是中考必考学科,总分100分,占中考文化课总分的15%左右。理科综合中物理占120分,是理化生三科中分数最多的。从眼前来看,学生要想在初中毕业时考取一个好的学校,必须学好物理。从长远看,只有初中学好物理,为高中打好基础,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比如说力学,我们学了力的相互作用,才知道踩着小船上岸时要迈大步,不然会掉进水里;我们学了压强,才知道书包带要宽一些;学了用电安全,才知道不能用湿手去按开关……
(3)、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拥有之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如何学好物理,变难为易
难易只是学生的一种感觉,学的不好就觉得难,学得好自然就觉得简单。老师如果能帮助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觉得不难了。如何做到呢?
第一、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愿意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老师会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告诉学生什么,而是带领学生去探究他想要知道的结论。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重视实验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或视频。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深入而且透彻地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教学内容的各个概念、定义的表述,仔细研究其中每个措辞的含义与作用。并且采用对比法,突出关键词语,揭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教学内容安排得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启发性,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学习物理知识内部的动力,兴致勃勃地学习。
(2)、创设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声现象时,采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乐器的音乐不一样?……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主地互相讨论,讨论不出就会去阅读、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3)、巧设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又如: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可以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做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 船+m货 。)
(4)、注重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有好多种:
(1)、概念辨析法
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解题时用相关的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并获取正确结果的方法叫概念辨析法。
(2)、比较观察法
所谓比较观察法,就是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去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以获得清晰的印象,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比较观察法往往与比较思维法紧密联系起来。所谓比较思维法就是把有关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们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通过比较观察法提取题目中的信息,通过比较思维法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以求得问题的答案。
(3)、估计法
估计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解析带有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题时,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4)、等效法
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现象,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可以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运用等效法解决问题的好处是:可以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容易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5)、假设法
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对物理模型、物理条件、物理命题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讨论、判断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或在研究某些物理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变化时,也可先提出一个假设,接着由假设进行推理论证,进而找出其变化规律。假设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6)、极端法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对一个物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索性退或进到一个特殊位置,使问题变得简单;或当一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推上极端,通过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情况下的结果。因为同一个问题在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往往与一般条件下的结论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浅显,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7)、分析法
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题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分析和综合法是解答物理习题、提高我们素质的基本方法。分析法是“逆流而上”,从所求量出发,根据一系列的公式、定律,最终和已知量联系起来,即所求量完全可用已知量来表示(思路通了,便可着手计算)。综合法是“顺流而下”,从题目的已知量出发,根据一系列公式、定律,递推有关物理量,最终得出所求量为止。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今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业明白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作业,错题整理的重要性,就是无法将这些步骤落到实处.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学习物理的刚开始就强调这些步骤,并带领学生一起按照这个步骤去执行,他会感觉到这样做的好处,久而久之,学习的习惯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