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8 10:04:00 浏览:639 来源:成都家教网
酷暑时节,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林志峰,从国美电器买了一台空调。他压根没想到,装空调却足足等了一个星期,原因是电器商城里的安装工紧缺。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大中城市,安装、维修等服务业岗位普遍缺乏技术工人,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社会需求旺盛的岗位,更是难觅职校学生的踪影。
家电业技能人才普遍缺乏
林志峰6月27日从国美电器买来格力空调,直到7月3日,两名安装工才上门。据安装工王庆祥介绍,他们负责国美电器商城所有电器的安装调试,安装量很大。5月份以来,仅空调一种,一天就要安装10台。
“每安装一台空调,我们每人收入15元,每月算下来大约3000元。在老家我怎么也挣不到这么多钱。”24岁的王庆祥笑着说,“不过公司里几乎没有读过中专、大专的工人,基本都是转岗来的。”
王庆祥所在的北京侨志伟业公司,是一家专门承接国美电器等大型电器商城安装维修业务的公司,在北京18个区县都有分公司,王庆祥所在的海淀分公司有安装工、维修工110人,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这几年,我们不断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岗位招聘信息,但前来应聘的基本都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没有职校学生前来应聘。”负责该公司安装业务调度的王经理说,“工人到公司后,试用3个月就上岗。待他们从事电器安装调试时间长一些,就转到维修岗。如果有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这里,公司运转得会更好。只是,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不一定看得上我们这个职业。”
记者在采访北京洪海家电、诚志北分机电技术等公司时,这些公司负责人均表示,蓝领工人紧缺,真正有职业教育背景的蓝领工人更缺。
职校应改变忽视服务型企业倾向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很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然而,在安装、维修这样的服务业中,却是有岗无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北京侨志伟业公司王经理解释说,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是从过去行业办学中转变而来,像电器安装、调试等这类服务业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与职业院校没有太多的业务往来。再加上近几年,许多用工量大、对员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企业纷纷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直接从职校低年级学生中提前挑选人才,这也使得很多职业院校忽视了安装、维修这类服务业岗位。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院长蔡德成分析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职业或岗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按照这一目标,职校毕业生的求职定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性职业或岗位。但是,因社会普遍存在高学历、白领岗位情结,导致很多职校学生不愿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即便不少职业学校开设有电器维修、调试等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大多也是流向生产型企业一线,很少流向服务业。
“这种现状对于校企双方都有损害:对服务业来说,因长期缺乏懂一定技术的工人,导致企业只能选用外来务工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而代价是,企业必须拿出不少资金用于这些人员的培训;对学校而言,由于就业长期处于一种行业内的“点对点”式就业,极易在国家经济形势发生突变时出现就业难问题。”蔡德成说。
瞄准服务业设置专业开展培训
针对当前服务业岗位有岗无人的状况,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院长阎红说,理论上,社会服务业有多少工种,职校学生的就业空间就有多大。但前提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能用、好用、企业愿用。
阎红提出,职业院校必须拓宽就业市场,推行“校门与厂门对接、前校后厂模式”,让职业院校的学习、就业直接与市场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这样就能涵盖安装、维修等服务业岗位。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还应结合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现实需求,主动靠近市场,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项目,使学校在为市场提供常规性服务的同时,赢得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蔡德成则认为,职业院校在让学生明白各自职业定位的同时,应适当向市场前移。不同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梯队由不同学历、年龄的人员搭配而成。在日常教学中,可依据不同企业的岗位设置开展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能力。
专家还建议,职业院校可通过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卡、构建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和设置校企信息联络站等方式,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入市场服务的轨道,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最终将毕业生就业由企业一线适当向服务业引导,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