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成都

获得教养的途径?备课参考

2011/10/13 11:39:00 浏览:786 来源:成都家教网

一、求学之道
内容目标
1.理解个人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探讨理解两篇文章阐述的道理,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
3.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分析说理。

学习要求
1.能归纳《劝学》所阐明的观点,认识到自主学习是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2.能了解《师说》写作的背景,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从师学习在今天的意义。
3.能结合文章说明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积累“劝”、“中”、“师”等的文言实词和“于”、“而”、“故”等虚词。
5.梳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有关古文运动的常识。
6.背诵《劝学(节选)》《师说》,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教学建议
本板块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
2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更多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两种主要途径。教学中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研习文本,理清基本意思,然后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探讨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引导他们依据文本中的语句,从中找出古人对学习规律性的认识。如,《劝学》讲学习的基本道理,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师说》也强调积累,被韩愈称赞的李蟠,正是在“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基础上求师问道的。荀子注意到学习者的“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一定要从师而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又如,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
对两篇古文中精彩语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文中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整理、积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经典的力量
内容目标
1.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理解阅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从而确立自己的精神追求。

学习要求
1.能整体把握文章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能理解作者的观点,说出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
3.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教学建议
本板块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问题探讨。
首先,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其次,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经典。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经典作品,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第三,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例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写作实践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读书与教养话题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明确地、负责地表明观点,文体是议论性随笔。
1.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2.学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对人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5  成都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1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