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4 9:19:00 浏览:587 来源:成都家教网
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依据预习三个阶段的特点,在预习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读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语文、英语可利用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的准确读音、含义及一般方法。
复习、巩固与新课相关连的旧知识,最好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的一般规律。
将自己不能了解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并注明不能理解的原因,这是预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听老师的讲析,从而明了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以后改正。同时,如果该疑难点老师在讲课时未涉及到,下课请教老师也能更具针对性,收效更大。
试着解答课后练习,初步巩固预习成果。
预习的具体方法很多。在预习过程中,要把新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做上各种记号。这些记号要简单统一,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这样能使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一些重要部分还可写上自己的理解,该知识点的运用范围,使用时应注意什么等。凡在预习时想到的与之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写下来,因为第一次理解的印象是深刻的,我们不可忽视预习时爆出的这些火花。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做预习笔记,将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体会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预习成果,又可以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预习时,并不要求把教材完全弄懂,因为这样的想法不太现实,但是,只要用脑子去预习,至少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一些疑难点。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兴趣,而对那些难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有一位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时说:“有了预习这一环节做保障,课堂上我很轻松,思维活跃,不局限与老师讲的或课本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问题,想出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