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15 11:19:00 浏览:570 来源:成都家教网
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来便开始顽强的一步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中任何能力的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本领是靠锻炼得来的。
常常看到有些成年人容易发脾气,遇事不冷静,无法自我控制,以致与周围同志难于相处,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个人也因此常常烦恼。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重演,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长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根据我国学者杨丽珠教授研究:自我控制是个性的核心成份。
我国宋代理学著名学者程颢,程颐二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动方面很有显著成就。他们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和蔼亲人,尊师敬长,堪称一代楷模。程氏兄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母亲是一个知情达理,通晓古今的女人,一次吃饭时,桌子中央摆了一盆蛋羹,程颢和程颐吵着要吃,吃这最好吃的食物。程颐还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跟前来。程母便用筷子轻轻地打了一下,然后严肃的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这番训话对程氏兄弟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程母教子使我们看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从早、从小事抓起。
所谓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自制力总是强的,但个体间也有强弱之分。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冲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他们常会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弱。如: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巧克力,孩子也知道。但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巧克力糖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便趁妈妈不在家时拿来吃了,而到了吃饭时,他们就不能好好吃饭了。
对孩子的自制力薄弱,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而需要从小培养。首先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约束力的,是不可以为所欲为的。家长对孩子不要有求必应,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任性。现在我们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旁边经过的人难免要把目光注视到孩子的父母身上,而他们或者满脸尴尬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者恼羞成怒,在孩子的屁股上揍上几记老拳。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决不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
其次,要让孩子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如,孩子想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额外条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应该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
此外,当孩子情绪不佳时,要鼓励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原因讲出来,因为讲出来比不讲出来容易忍受。1岁半前的孩子可能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大人可以替他说出来,用言语安慰。比如,孩子对打针吃药,感到针刺的痛和苦药的难喝,如果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这些感觉,孩子可能说“太痛了”等等,这时母亲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能在讲出感受的同时进行自我安慰。如引导孩子说:“打针痛,可我不哭,我勇敢”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通过语言的自我安慰,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
还应该注意的是,当孩子在试探做一些他原来不会做的事情时,应该让他从容易的开始。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困难度。如:2岁大小的孩子练习使用筷子,剪刀,便可逐步过渡,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必须掌握。
孩子一方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慢慢适应外界的压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愿望,并知道达到愿望应尽的努力和耐心。这样,以后入托儿所、幼儿园乃至长大以后,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